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考试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解析18

http://yunnan.hteacher.net 2024-05-16 15:08 云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错【解析】认知方式也称为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2.错【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老师和家长不能严加看管,而应该疏导和教育。

3.错【解析】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创造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4.对【解析】在智力的性别差异上,男女的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5.对【解析】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所带来的一种本能反射行为。如吸吮反射。

6.错【解析】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现正态分布。

7.对【解析】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接近于成人,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因此,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8.错【解析】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出生以后,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9.对【解析】初中生处于心理断乳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

10.对【解析】题干中的描述属于具体运算阶段中的守恒的特征。故此题说法正确。

11.错【解析】题干描述为青年初期,即14、15岁至17、18岁青年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青春期泛指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故本题说法错误。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资格审查

教师招聘面试时间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

责任编辑:云云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云南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考试学习与学习理论试题解析1教师招聘考试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解析17教师招聘考试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解析16教师招聘考试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解析15教师招聘考试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解析14教师招聘考试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解析13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