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与行为试题解析10

http://yunnan.hteacher.net 2024-05-16 14:49 云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判断题

1.同伴关系在初中阶段比儿童期更加重要,主要是因为初中生更加倾向于向同伴倾诉秘密。 ( )

2.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只有友情,没有矛盾。 ( )

3.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 )

4.教师讲课应避免拖堂,也就是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 )

5.“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真从众、权宜从众。 ( )

1.错【解析】初中生更倾向于向同伴倾诉秘密是同伴对初中生更重要的表现而不是原因。随着性成熟带来的情感独立与摆脱父母管教的需要,青少年更多地从朋友那里寻求帮助,同伴关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青春期也成为同伴群体普遍形成的时期。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在同伴群体中被接纳的程度,他们在同伴群体中的适应会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本题错误。

2.错【解析】高中生的同学关系,除了友情,也有矛盾。因此,本题错误。

3.对【解析】侵犯行为又称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侵犯行为有几个特点,首先,侵犯行为具有外显性;其次,侵犯行为具有伤害性,即侵犯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损害;最后侵犯行为具有有意性,即行为者具有伤害的动机和意图。

4.对【解析】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所以说法正确。

5.对【解析】考查真从众、权益从众的含义。真从众指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且内心的看法也认同群体。有些情况下,个体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这种是权益从众。故本题正确。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报考条件

教师招聘笔试时间

教师招聘考试科目

教师招聘笔试成绩

责任编辑:云云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云南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之教育心理学绪论试题解析1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与行为试题解析9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与行为试题解析8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与行为试题解析7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与行为试题解析6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之社会心理与行为试题解析5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