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19-03-15 14:36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涵盖 哈密瓜 两全其美 分庭抗理
B.驽马 舶来品 残羹冷炙 冠冕堂皇
C.意蕴 入场券 要言不烦 瓦斧雷鸣
D.更迭 荧光屏 口蜜腹剑 目不遐接
1.【答案】B。解析:A项,分庭抗礼;C项,瓦釜雷鸣;D项,目不暇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和允贤在回京的路上遭遇大雪恶劣天气,二人身无长物。既无果腹吃食,又无保暖衣物。
B.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欢乐颂》,不能太苛刻,更无须求全责备。五美都有喜怒哀乐,也有不足和槽点,这才是真实的职场和生活的写照。
C.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D.系列电影常常逃不过狗尾续貂、一部不如一部的命运,但《功夫熊猫3》却打破了这个宿命,观众们纷纷表示这一部比前两部更好笑、更好看。
2.【答案】C。解析:A“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B“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C望文生义,“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可以改为“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D“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二、名句默写题
1.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不坠青云之志
2.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答案】气吞万里如虎
3.《短歌行》中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案】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缅怀。
4.【答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杜甫《登高》中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情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夜半歌声
安谅
初春的子夜,依然寒冷砭骨。街头人车稀落。夜风,舔弄起了一张纸片,它时而半空中飘舞,时而匍匐在地面上,喘息着,抵抗着风的侵扰。
明人刚为一部作品画上句号,一时无法入眠,就到街上溜达几圈,就看见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裹着老式的围巾和中山装,在街上踽踽行走。他走得很慢,像是在寻找或者等待什么。明人迎面走来,他停了步,弱弱地问了一句:“你见到那个街头艺人了吗?”明人正想着自己的心事,有点恍惚,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顾自走了。后面传来老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
那一声叹息把明人的心神又抓了过去。他站住,回望,老人已转身蹒跚而去。明人迟疑着是不是要快步追去,因为他感到了老人不可名状的失落。
他迟疑着,老人的苍老的背影渐行渐远。
忽然,街头想起了一阵悦耳的声响。明人定了定神。循声望去,那盏路灯下,出现了一个人影。稍顷,一个男人低哑的歌声,在吉他的伴奏下,在夜晚的街头飘掠。
与此同时,他瞥见那个苍老的背影也停滞了脚步,凝然不动,如树,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转身,蹒跚着回走。
那边的歌声在冷寂的夜晚,显得苍凉深幽,甚至有一种悲壮。明人轻步走过去,他想,此刻街头卖唱的,必是十分困苦落魄的艺人,他从口袋里摸到了一张十元纸币,准备赐予艺人。
却是一个精壮的中年男人,正闭着眼投入地歌唱。手指在吉他的弦上熟稔地拨弄着。
那位老人在马路对面又站住了。他仿佛在侧耳倾听,身子骨都在激动地颤栗。
明人走近艺人,掏出纸币,塞入艺人冰凉的手心。艺人猛地睁开眼,五指伸开,毫不犹豫地推辞了。明人尴尬间,男子轻声耳语:“这位老年痴呆了,没法和我们交流了,每晚,只有我的歌声,能唤醒他,让他早早地回家。”
明人惊讶了。他禁不住又瞥了老人一眼。他看见老人正注视着他们,像街头的一尊雕塑。
男子又轻声说道:“他很孤独,神情整日暗淡,但只有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
男子继续说道。
明人的心弦被拨动了,他想告诉他,刚才那老人还在记挂他,他不像是个痴呆者。这时,老人竟迈着难以想象的矫健的步伐,快步走来。他像一个阳光少年一样,向艺人,还有明人道了一声,你们好呀!
他还老友似的拍了拍艺人的肩膀,说:“你唱得挺棒,很到位,只是个别词没唱准。”说完,他竟亮开嗓子哼唱了起来。
这回,艺人也吃惊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老人朗声笑了:“你不知道,这是我年轻时所作的最后一首歌,我以为没人会知道这首歌,没想到,这些日子,在街头天天听到了你的歌声……”
“爸爸!”明人忽然听到一声呼唤。是艺人!他此时扶住了老人的臂膀说:“爸爸你是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回去吧……”
老人的眸子闪亮,他似乎点了点头,面带微笑,与艺人相伴而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以一张纸片的拟人化描写,烘托并渲染了夜风侵扰的具体场景,表现了初春子夜的寒冷和孤寂。
B.老人的叹息透露内心不可名状的失落,明人的心被那叹息声抓住,但迟疑中他错失了老人,说明救人当及时。
C.小说善于运用语言表现人物,如“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表明儿子善解、善待父亲。
D.熟悉的旋律、亲切的音符能唤醒痴呆老人灵魂深处的记忆,这正印证了歌声温暖生命、艺术点亮人生的道理。
1.【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环境,B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主旨,其中B项,“救人当及时”有误,应该是“少一些冷漠”。
2.下列对小说以“夜半歌声”为题的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交代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为故事设置悬念;
②是文中的主要事件,表现了黑夜中的父子苍凉悲伤的心情;
③成为父子之间联系的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2.【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标题作用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分析,此题“夜半歌声”从内容的角度,交代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为故事设置悬念;从情节的角度成为父子之间联系的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
3.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人物关系,使故事更为感人。
B.与开头相呼应,揭示出文章主旨。
C.交代最后结局,突出人物的可贵品质。
D.结尾出乎意料,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3.【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文章的结尾,注意从内容,形象塑造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此文最后两段,从情节看,揭示人物关系,使故事更为感人;从形象塑造的角度看,交代最后结局,父亲被儿子的歌声唤醒,展露笑颜,突出人物的可贵品质(艺人的孝心以及老人对艺术的热爱);从表达效果看,结尾出乎意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最后两段并没有揭示文章主旨,因此选项B错误。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模拟题+解析
下一篇: 安徽省教师招聘小学笔试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