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16-04-21 14:34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 )颁布并开始施行。
A.1995年 B.1994年 C.1993年 D.1996年
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 )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A.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B.分级负责、分工管理
C.国务院领导下,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D.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 )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B.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4.( )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A.国家和社会
B.国家、社会和家庭
C.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
D.国窖、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5.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用于实施( ),不得挪作他用。
A.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事业
B.义务教育学校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
C.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D.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6.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给予处罚。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检察机关 D.公安机关
7.下列选项中,依法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
A.李某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和克扣了教育经费。
B.李某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C.李某侵占了学校的校舍和场地,
D.李某是直接负责招收学生的主管人员,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
8.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办法,由( )规定。
A.教育部 B.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国务院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符合要求的校长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0.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 )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A.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国务院 县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
11.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 )原则。
A.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B.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C.独立自主、平等互利
D.独立自主、相互尊重
12.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义务教育 D.学前教育
13.( )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A.学校、教师
B.学校、地方人民政府
C.学校、地方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地方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
1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
A.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C.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D.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15.(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A.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学校
B.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
C.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D.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6.( )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A.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学校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学校
C.各级人民政府、企业事业组织、学校
D.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
17.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 )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
A.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8.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 )负责。
A.学校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B.县级人民政府
C.校长 D.县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同( )相互配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
A.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B.社会文化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C.社会文化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
D.社会文化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
2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 )起取得法人资格。
A.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
B.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一周后
C.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一个月后
D.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半个月后
二、判断题
1.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
3.国家实行小学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
4.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以微利原则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承担民事责任。( )
6.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 )
7.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8.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实施学前教育。( )
9.宗教学校教育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原则规定。( )
10.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
三、简答题
1.学校应履行哪些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是什么?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一、单选题
1.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A.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
A.2006.9.1 B.2007.1.1 C.2007.9.1 D.1994.1.1
3.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 )的办学条件。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D.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
4.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不收学费、杂费
C.不收书本费、杂费 D.不收书本费、学费
5.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A.5 ,6 B.6 ,7 C.7 ,8 D.5,7
6.(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D.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7.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
A.直接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批评教育,并予以开除
8.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性别差异
9.( )按照基准价确定教科书的零售价。
A.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和出版行政部门
B.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和出版行政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和图书管理部门
10.下列行为中,县级人民政府或其教育行政部门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是( )。
A.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B.学校或者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
C.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
D.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11.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 )基本条件。
(1)与适龄儿童、数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A.(1)(2) B.(2)(3) C.(1)(3) D.(1)(2)(3)
1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D.侮辱人格尊严
13.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 )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A.兴趣小组 B.课外活动 C.自习 D.休息时间
14.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的( )等内容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内容?
A.执行法律法规情况 B.教育教学质量
C.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D.学生的学习情况
15.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 ),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九年一贯制学校 D.半日制学校
1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 )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D.不良行为
17.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人民政府和家庭
18.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D.政策保障
19.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D.不高于
2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 )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D.不高于
二、判断题
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可以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
3.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
4.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
5.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
6.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省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
7.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
8.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可以比居民区的建设稍晚些进行。( )
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可以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
10.普通学校可以不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可以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招收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
1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一、单选题
1.( )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教育部
2.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 )。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社会地位
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 )。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责令改正 D.追究刑事责任
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B.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
C.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D.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不需要有试用期
6.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资格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8.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 )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 )认定。下列认定机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
(2)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A.(2)(1)(3) B.(3)(2)(1) C.(3)(1)(2) D.(1)(2)(3)
9.( )既属于教师的权利,也属于教师的义务。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B.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C.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D.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10.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国务院
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1.某学校准备对学校的20多位进行考核,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校对教师考核内容?( )
A.政治思想 B.业务水平 C.工作成绩 D.课时量
1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独立思考能力 B.逻辑思维能力 C.动手操作能力 D.信息处理能力
13.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14.教师的( )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15.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
A.给予行政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
16.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 )内,作出处理。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A.边远贫困地区 B.边远山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
18.为了( ),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 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C.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1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的使命。
A. 公民素质 B.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C.民族素质 D.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20.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 )。
A.责令其立即改正 B.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C.责令其限期改正 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
2.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非师范学校不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
3.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义务。( )
4.《教师法》也适用于在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
5.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给予资助。( )
6.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由学校和教师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
7.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
8.教师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学校各部门、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
9.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0.《教师法》中的各级各类学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校,不包含实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学校。( )
三、简答题
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当依法履行哪些义务?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单选题
1.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 )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劳动保障部门 B.公安机关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主管部门
2.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 )。
A.隐私权和继承权 B.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C.隐私权和受遗赠权 D.人身自由权和继承权
3.下列选项中,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是( )。
A.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不需要继续承担未成人的负担抚养费用
B.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C.解除、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应当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D.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人在就业受到歧视
4.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 )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劳动保障部门 C.公安机关 D主管部门
5.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6.某小学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和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学生收取门票。
A.可以 B.不可以 C.根据公园制定的规则 D.根据学生的身高标准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A.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B.中央国家机关
C.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 ),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A.智力因素 B.家庭经济状况 C.身心发展特点 D.年龄因素
9.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 )。
A.适度地歧视和厌弃 B.关心、爱护、尊重、不得歧视、厌弃
C.比一般学生更为严格管教、约束其行为 D.不必管教、约束,任其自由发展
10.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 )。
A.不告知其本人 B.不听取本人的意见
C.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D.告知其本人,但不听取本人的意见
11.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 )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教育行政部门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公安机关
12.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 )。
A.道德教育 B.青春期教育 C.职业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13.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 )时间。
A.睡眠、学习和体育锻炼 B.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
C.学习、睡眠和娱乐 D.学习、娱乐和体育锻炼
14.下列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
A.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B.遗弃未成年人
C.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D.歧视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15.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十六 B.十四 C.十八 D.十二
16.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 )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A.姓名、住所、以及家庭成员、社会关系 B.姓名、住所、照片、家庭成员
C.姓名、住所、照片、图像 D.姓名、住所、图像、社会关系
17.对离家出走且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 )收容教育。
A.居民委员会 B.政府相关管理机构 C.儿童福利机构 D.工读学校
18.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 )。
A.隐私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人身权
19.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 )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A.班主任老师 B.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 C.未成年人自己 D.父母
20.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达不成协议时,应当根据( )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A.保障子女权益 B.经济状况 C.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D.受教育程度
二、判断题
1.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
2.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学校代为监护。( )
3.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4.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可以对未成年人实施适度体罚。( )
5.《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
6.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
7.我国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做工,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做工。( )
8.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
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和惩罚并重的原则。( )
10.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共同关押。( )
三、简答题
1.你知道哪些场所应向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请说出至少五种场所。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单选题
1.出版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门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 )罚款。
A.3倍以上10倍以下 B.3倍以上5倍以下
C.5倍以上8倍以下 D.8倍以上10倍以下
2.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的方针不包括( )。
A.惩罚 B.挽救 C.感化 D.教育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D.18周岁以下
责任编辑:yangyang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安徽省教师招聘小学笔试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